兩港人登頂珠峰 獻禮回歸20年
據(jù)香港《大公報》報道,兩位香港人于21日清晨雙雙登上海拔8848.44米的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。一位是七年里三度勇闖珠峰,勇于追夢,不屈不撓的中學女教師曾燕紅,一位是20年前許下登珠峰心愿,行前表示以此作為慶賀香港回歸20周年個人紀念的物理治療師吳俊霆。已辭去教職的曾燕紅兌現(xiàn)了七年前向學生許下的諾言,走出2014及2015年遇雪崩和地震而中斷挑戰(zhàn)極地的陰霾,第三度勇闖珠峰,最終成為首位征服珠峰的香港女性。
吳俊霆、曾燕紅兩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喜訊,于昨日通過facebook專頁“海拔8848.44米上的課堂”廣為傳播,朋友圈中一片贊許聲。
吳俊霆上月與兩位曾接受器官移植的隊友出發(fā)挑戰(zhàn)珠峰,當時已引起很多關注。原來他個人還有一個小小的心愿,希望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,藉此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,勉勵港人自強不息,為夢想出發(fā)。
兩年前遇險身受重傷
曾燕紅(Ada)曾先后于2014及2015年挑戰(zhàn)珠峰,惜兩次均壯志未酬,更經歷地震雪崩,身受重傷。
那是發(fā)生在曾燕紅2015年5月赴尼泊爾第二次再闖珠峰時的事。當時不幸遇上地震引發(fā)雪崩,登山隊一行31人,5人遇難,多人受傷,曾燕紅也被亂石擊中頭部,流了很多血,整個人神志不清,在雪地呆坐了大半小時;貋頇z查,才知道還斷了兩條肋骨,膝頭韌帶也受了傷。雖然經受過這樣的生死考驗,但她康復后,未改初衷。
曾燕紅的動力,來自七年前的課堂。當日她對學生說過:“去做一件事只得一個原因,就系好想去做!”她勉勵學生要努力追夢,更跟學生許下諾言,終有一日要攀上珠穆朗瑪峰。
兌現(xiàn)對學生追夢承諾
“堅持”二字,說易行難。7年來,每日放學后她都花大量時間練體能。除了付出血與汗,當然還有金錢。七年來的屢敗屢戰(zhàn),花費超過一百萬元。一向教導和鼓勵學生敢于面對逆境的她,輪到自己面對逆境,心里想的是決不放棄。傷愈兩年后,她于今年4月毅然辭去中大校友會聯(lián)會陳震夏中學的教席,第三度勇闖珠穆朗瑪峰,最終完成創(chuàng)舉,成為首位登上珠峰的港人女性。
曾燕紅的學生梁芷靈昨得悉老師完成創(chuàng)舉,兌現(xiàn)承諾后,形容“好開心!好激動!”曾燕紅曾任教的馬鞍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(lián)會陳震夏中學,該校校長周厚峰回覆本報查詢也表示:“這是一項紀錄,值得香港人高興!”
俗語有云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,截至昨晚10時,曾燕紅和吳俊霆已下降至海拔7000米的第四營地位置,今日會進一步前往6000多米的地方,預計一兩天可回到大本營,若一切順利,便會啟程返港。
登世界之巔 四元素缺一不可
征服世界之巔,時間、金錢、體能、天氣缺一不可,而且必須克服高山癥。
第一個于2003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港人鐘建民向大公報表示,以往登上最高峰前,必須先來回同一山峰海拔6000多米的位置作為訓練,讓身體適應,減少出現(xiàn)高山癥,例如頭痛、作嘔作悶、疲倦等機會。
登山最重要是“好天氣”。若然遇上風雪,甚至雪崩,便會危機四伏,不過他指出,隨著科技進步,透過衛(wèi)星,已可準確預測山上天氣,減少遇上惡劣天氣的機會。
愈爬得高,空氣愈稀薄,挑戰(zhàn)者必須背著氧氣裝置,每人負重約15公斤,必須有強健的體能。
每次登山,所耗的金額不菲。據(jù)了解,吳俊霆此行花費60萬元,而曾燕紅由于去年遇上天災,獲當?shù)卣砻獠糠仲M用,但仍需最少20萬元。
追夢20載 吳俊霆“一擊即中”
38歲的吳俊霆(Elton)本身是物理治療師,十多歲開始行山。97年香港回歸,他在太空館天象廳觀賞論述登上珠峰的天象電影《Everest》,令他立誓終有一日要征服珠峰,經過20年的努力,繼去年成功攻克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廬峰后,今次首次挑戰(zhàn)登珠峰,最終“一擊即中”。
吳俊霆上月與香港移植運動協(xié)會的腎臟移植康復者黃炎華(50歲)及陳國明(58歲)兩名運動員組隊出發(fā)登珠峰,希望藉此行向公眾傳遞支持器官移植的信息,更希望能為該香港移植協(xié)會籌百萬元善款,當時已引起社會關注。
吳俊霆的好友何淑玲一直緊貼攀山隊的動向,她昨午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說,登峰隊是由前夜11時從海拔8000米的四號營區(qū)出發(fā),經歷7個小時,香港時間昨早6時許成功攀上頂峰。她透露,自己收到消息那一刻“忍唔住喊咗成個鐘”!
她又引述吳俊霆出發(fā)前說,這次登珠峰,除了圓20年來的夢想之外,也希望以個人名義“慶;貧w20周年,鼓勵香港人自強不息,為夢想出發(fā)!”
上月和吳俊霆一起出發(fā)的隊友黃炎華昨回復《大公報》查詢,稱自己與陳國明主要是挑戰(zhàn)自己,在海拔5300米基地營逗留8日后,已于上月底返港。他恭賀吳俊霆和曾燕紅成功登上珠峰頂巔,并祝愿兩人安全下山,回港后再一起慶祝。(記者 賴振雄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